品牌索引 產品分類 > 小信號開關二極管> 瞬態電壓抑制器TVS/ESD> 雙極管二極管> 調諧二極管> 齊納(穩壓)二極管> 小信號肖特基二極管> 頻帶轉換二極管> 中/高功率管> 射頻PIN二極管> Sinterglass二極管> 整流器 > N溝道(N-Channel)> P溝道(P-Channel)> 雙N溝道(Dual N-Channel)> 雙P溝道(Dual P-Channel)> 雙N和P溝道(Dual N and P-Channel)
|
首 頁 > 新聞動態 > 行業資訊 > 本土存儲三強扛大旗 自給自足指日可待 本土存儲三強扛大旗 自給自足指日可待2014年中國半導體大基金成立,標志著本土IC產業邁出了追趕世界先進水準的步伐。在一系列IC項目之中,本土存儲業是重中之重。不論是民用的消費電子、汽車電子還是航天器、軍事武器,存儲器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,因此將存儲器上升到戰略物資的高度絲毫不夸張。然而,存儲器技術長期把持在美日韓等發達強國手中,中國并沒有牢固的技術積累,所以在存儲器領域實現自主,是中國IC產業的第一大任務。 在中國大陸,已有三家廠商擔當本土存儲器崛起的重任,分別是有紫光國芯支持的長江存儲、剛挺近DRAM領域的兆易創新以及有臺廠提供技術支持的福建晉華。綜合看,這三家的主營領域涵蓋了DRAM、NAND和NOR FLASH等市場需求大的主要存儲器,日后發展壯大,我國存儲器實現自給自足大有希望。 長江存儲:攻克3D NAND的希望 長江存儲是本土存儲業的先鋒,其起源跟紫光有頗深淵源。時間撥回2015年,紫光向存儲器大廠美光發起230億美元的收購,之后又發起了38億美元的投資協議,不過這兩個投資相繼失敗。從外部引進技術的失敗使得本土存儲業必須走自主研發的道路,紫光因此收購了武漢新芯,并以這家公司為基礎,成立了現在的長江存儲。 長江存儲的NAND技術來自早先的飛索半導體(Spansion)。早在2015年,長江存儲還叫武漢新芯的時候,飛索半導體就與其結成合作關系,共同開發3D NAND。目前,長江存儲的最重任務是攻克并量產32層NAND,后續再研發64層芯片。盡管這樣的進度落后于三星、東芝等閃存大廠,但本土存儲業實現零的突破同樣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。 長江存儲的主要廠房位于武漢,該產業基地是由紫光集團聯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、湖北省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、湖北科投共同投資建設,于2016年底開工,今年9月提前封頂。按計劃,該廠房將在2018年投入使用,可達到每月30萬片的產能。 現階段,長江存儲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3D NAND的技術研發。紫光先前從外部引進技術的戰略失敗,必須走自主研發的道路。對從業者和投資方來說,自主研發的風險大,投資回報周期長,必須要有清醒認識,持續不斷投資,只有這樣才有望打破存儲器的外部壟斷。 兆易創新:NOR老牌 現又投入DRAM 長期以來,兆易創新是以NOR FLASH供應商的身份為人所熟知。隨著OLED手機興起帶來的巨大需求以及美光、賽普拉斯相繼推出NOR閃存市場,兆易創新有了更大的機會。不過,現在兆易創新已不滿足于狹小的NOR閃存市場,而是挺進了機會更大、對手也更強的新領域,那就是DRAM內存。 最近,兆易創新宣布與和合肥市產業投資控股集團共同研發19nm DRAM,投資總金額180億人民幣。此外,兆易創新還將與合肥睿力的12寸晶圓廠相整合,打造完備的產業鏈,跟紫光領投的長江存儲以及與聯電合作的福建晉華相競爭。 實際上,兆易創新早就有進軍DRAM業的打算,此前層試圖收購美國存儲器廠商ISSI,但在最后關頭交易失敗,因此與合肥方面的合作,是兆易創新從外部引進技術未果之后所選的途徑。至于本次合作的另一方:合肥市產業投資控股集團,這家公司的旗下本就有一個DRAM項目,即合肥長鑫。因此,兆易創新與合肥方面的合作,可看做是本土DRAM產業一次整合。兩家公司集合力量,更有利于國產DRAM盡早出爐。 據了解,兆易創新的目標是在2018年結束之前研發出19nm的DRAM晶圓,其實這個目標真的挺難,因為三星等廠商的DRAM同樣在1x nm的節點遇到困難,到現在良率也不高,也正是因此才引發了內存缺貨漲價的行情。兆易創新定的目標如此豪邁,固然是反映了本土IC實現自給自足的強烈愿望,但更重要的是充分考量技術風險,持續追加投資,盡早拿出可以實際應用的產品。 福建晉華:有臺廠技術支持 產品“接地氣” 去年7月份,福建晉華與臺灣代工廠聯華電子(聯電)的合作DRAM項目正式開工建設,先期投資370億人民幣建設廠房及配套設施,預計2018年8月份試產,達到每月6萬片的產能。在廠房建設的同時,聯電方面也在臺灣南科廠組建了100多人的研發團隊,專攻DRAM相關工藝并建設小型產線試產。 福建晉華項目計劃生產的產品是32nm利基型DRAM。所謂利基型,就是用于機頂盒、路由器等電子設備的DRAM,相比用于PC的標準型和用于手機的移動式DRAM,利基型DRAM的研發門檻較低,市場較小,面對的競爭也更平和些。晉華項目以利基型DRAM作為切入點,既相對容易,又契合市場,同時還可為日后進軍標準型DRAM打下基礎,是很符合實際的戰略選擇。 對晉華項目的技術追根溯源,其來源是聯電的LPD部門,該部早期主要研發SRAM、SDRAM等內存芯片,具有深厚技術積淀,曾占有舉足輕重的訂單份額。 對聯電而言,借助大陸的資金優勢保留住臺灣存儲技術的火種是再好不過的事情,不過事情卻絕非一帆風順。 今年9月,臺灣美光對兩名跳槽至聯電的員工及聯電公司告上法庭,指控這兩名員工將重要技術資料攜帶至聯電,且這些資料被確定會在晉華項目中派上用場。向上追溯,美光在2016年先后收購華亞科和瑞晶,擴大在臺DRAM布局,而在整并過程中,不少技術人員紛紛被大陸方面高薪挖角。值得一提的是,合肥長鑫挖人最多,其重要技術來源也正是這些員工。人員輕易被大陸方面挖走使美光震怒,起訴聯電自然也是為大陸廠商挖角導致的技術流出“撒氣”,另外也要通過聯電震懾一下晉華項目,如此一來,晉華與聯電的合作就會多一絲不確定性。 但不論如何,相比長江存儲和兆易創新,福建晉華依然是最有可能先出成果的項目。究其原因,晉華以利基型DRAM起步,有外部技術的支持,門檻相對低且產品有市場。現在最關鍵的就是要保持住與聯電的合作關系,爭取最快的時間出成果。 存儲器自給自足 需認清挑戰 民生、國防各領域的重要需求,存儲器戰略物資的地位毋庸置疑,現在本土存儲業紛紛布局,有望打破技術壟斷之勢。當前,長江存儲、兆易創新和福建晉華的版圖分布于DRAM、NAND、NOR三大重要要存儲器,相信不遠的將來,本土存儲器的成果一定能夠呈現在大眾眼前。不過,目前仍有若干挑戰需要重視。 首先,掌握核心技術的發達國家對我國嚴加防范,且愈加嚴格。目前的情況,中資再想展開國際收購與技術合作難上加難,因此技術上只能堅定自主路線。第二,我國尚缺發展存儲也所需的人才,從美光起訴聯電一案足以看出,國際大廠已經對人才進入大陸嚴加防范,因此專業的技術人才也只能自己培養,而這一切既要時間又要金錢。第三,本土存儲業的投資人從業者必須貫徹始終、堅持不懈,現在說爭創一流水準還不實際,但一定要盡可能縮小與國際大廠之間的差距。 轉載自ICNET網。 |